查看原文
其他

丰县8孩母亲案:绝非你愤怒的那么简单

灵魂故事 2022-07-15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时花开 Author 刘娜


作者 | 刘娜

来源 | 闲时花开(ID:xsha369)

不断有人@我,让我写写徐州丰县8孩母亲案:
“作为一个女人,一位母亲,一名女作者,你为什么还不写?”
言辞之恳切,透露出对我不写的责备,更饱含素昧平生的好人对被铁链锁住的陌生女子的关爱。
我一直在关注,迟迟没有动笔,原因不外乎这两样:
第一,我就是从最底层中国走出来的,我对那里的愚昧和苦难、残忍与挣扎,有着太切肤的感受。
我在思考,要以怎样的笔触,去写这件事,才不仅仅停留于情绪层面的愤怒。
第二,丰县当地挤牙膏式的通报,让我失望,也让我恐慌。
作为一个自媒体作者,我深知,重大舆情事件,在真相未明之前,基于网传消息的议论,缺乏事实支撑,也有被封文的风险。
所以,我等真相浮出水面。
2月10日,徐州市第四份通报终于出炉。
尽管,依然有不少疑点未被解开,但通报不再沉迷于正能量的“好心收留”。
而是坦诚拐卖事实,推翻了之前3次通报的遮遮掩掩,并从法治的角度进行惩戒:
受害女子小花梅的丈夫董志民,涉嫌非法拘禁。
把小花梅从云南拐卖到江苏的桑某妞和其丈夫,涉嫌拐卖妇女罪。
看完这则通报,我决定写点什么。
下面我要写的,可能并不符合那些强烈要求我关注此事的朋友们的预期。
我想通过6个思辨,和更多人一起从这起看似偶然且微小的事件,去触摸这喧嚣且阔大时代的某种疼痛。

谣言和真相

这起事件的爆发,源自自媒体博主的拍摄。
这原本是一波正能量的宣传。
不需要文案、只需要表演的视频兴起后,靠8个孩子吸引人眼球的董志民,已经在网上蹦跶了一段时间。
因为“多子多福,超前完成三胎任务”,当地一家婚庆公司,甚至还请他代言广告。
直到有人把镜头对准8个孩子的母亲——
那个在阴冷潮湿的破屋里,用狗链锁住、牙齿脱落、没有穿鞋、衣着单薄、满脸脏污的女子,整个事件才向负能量的方向,狂奔而去。
与此同时,那些掺杂着乡土气息的流言蜚语,插上网络的翅膀后,也开始肆意传播:
“被铁链锁住的女人,十二三岁就被拐到这里,来的时候还会说英语。”
“铁链女原本长得好看漂亮,精神也正常,因为锁起来遭到强奸,而渐渐疯了。”
“董志民、他弟、他爸‘共用’铁链女,附近村民都知道,他们就是畜生,但没有人管。”
“8个孩子并不是董志民亲生的,而是来自不同的父亲……”
这些交织着猜测和谣言的揣度,让善良的人们在极度愤怒和悲悯中,产生了狂热的拯救之情。
并在网络福尔摩斯们的推动下,掀起“铁链女到底是谁”的连环破案。
这时候,如果丰县的决策者,能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,从事实和证据出发,重访历史,回应民意,当机立断,事情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。
遗憾的是,丰县的表现让人失望。
某些为人民服务的人,对人民和服务都存在深深的误解,试图用一块遮羞布盖住真相,人民就信以为真了。
后来发生的一切证明:
人民不好糊弄,服务必须务实。

信任和危机

从1月28日到2月10日,关于8孩母亲的身份和整个事情的真相,徐州丰县先后发了4次通报。
这4次通报,堪称人间反转剧:
小花梅的身份,从最初的“本地人杨某侠”,到后来的“云南省福贡县亚谷村人小花梅”;
事件的走向,从最初的“好心收留,不存在拐卖”,到后来的“涉嫌拐卖”;
还有,直到第三份通报,才不得不正面回应舆论最关注的小花梅真实身份,和8个孩子的DNA问题……
现在看1月28日的通报,多么可笑
原本一则详尽而客观的通告,就能平息的舆情,到了丰县这里,需要4次通报,且以“最新通报推翻上次通报结论”的难堪。
到底是事情过去太久,调查太困难,还是有其他难言之隐?
我们不得而知。
我们知道的是,丰县的4次通报,不仅让这场舆情发酵了半个月之久,而且摧毁了当地的公信力:
有时候,谣言跑了几条街,真相还在穿鞋,并不能说明谣言太快,只能说明寻找真相的人太慢。
复盘这两年诸多舆情事件,那些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且详尽事实的公权部门,都得到了全民的支持:
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,谁在办事,谁在糊弄,一清二楚。

历史和当下

小花梅事件的问题,源头是历史问题,但症结是当下态度。
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,因为计划生育、男尊女卑、贫困愚昧、法治不严,拐卖妇女儿童,曾是国之伤痛。
人贩子,一度是铤而走险又众人皆知的职业。
有据可查的是,从1986年已来,全国各地被人贩子拐卖到江苏徐州的妇女,就有48100名。
这些来自云南、贵州和四川的“外地媳妇”,在某些村里占已婚妇女的三分之二。
农村出身的我,对此深有感触:
我的老家在中原河南,我所在的小村,也有多个“蛮子媳妇”,来自云南和四川。
她们比小花梅幸运,但依然因为口音和外貌,而遭到本地人持续的嘲讽。
年少不经事,也无力细想这背后的罪恶。
如今想来,那些散落到全国各地的“蛮子媳妇”,每个女子背后都一段辛酸泪。
在丰县的第3次通报中,这样写道:
小花梅曾嫁到云南保山,后离婚回到娘家,但因为行为异常,经母亲同意,被嫁到江苏东海的桑某妞带到江苏治病,顺便找个“好人家嫁了”。
这是一句信息量非常大的话:
25年前的1996年,小花梅已经出现了心理或精神疾病。
经她的父母(如今已故)同意,她被人以“治病”+“婚姻介绍”的名义,拐卖到了徐州丰县。
她是离婚女子,是父母的累赘,是那个时代发生在很多女子身上的“软拐卖”(软拐卖,就是打着婚介的名义拐卖)的受害者。
这对年轻一代,或许不可想象,但在那个时代,却是普遍发生的人间悲剧:
女子不被珍爱,曾像物件一样被人随意买卖。
共性的人间悲剧,洗刷不掉它罪恶的内核,也不可以被粉饰、被遗忘。
我想,关注小花梅命运的很多人,并不是要向历史讨要说法,而是期待丰县今天的决策者能客观悲悯地看待过去,给小花梅这样的女子正名和公道。
毕竟,重要的不是过去,而是今天的人们如何看待过去,并避免悲剧绝不再有。
可悲的是,丰县今日的做法,让历史和我们都失望了。
这种失望,是不敢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失望,也是对个体悲欢漠视的失望,更是骨子深处对百姓关心的问题逃避推责的失望。

盛世和小民

小花梅事件发酵之际,正是北京冬奥会如火如荼开幕之际。
有人在网上说,一边是举国欢庆,科技助力文化自信的欣欣向荣,一边是破屋铁链,被侮辱被损害被强迫生8个孩子的被拐妇女,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中国?
我的答案是:
都是真实的中国。

电影《盲山》剧照
北京冬奥会,惊艳世界,是真实的中国,那是我们的先贤和父辈,抛头颅洒热血不断奋斗而来的结果。
小花梅所处的世界,也是真实的中国,那是这盛世的阳光还没有照的地方,也是我辈仍需努力的原因:
我们的国家很大,需要解决的难题很多,需要面对的历史遗留问题也很多。
我们要保持宽容,相信国家会越来越好,越来越强。
我们也要保持警惕,不让小花梅式的悲剧,卷土重来,继续蔓延。
这并不矛盾。
在宽容和警惕之间,站着很多善良的中国人。
正是因为他们的热爱、支持和发声,家国情怀才得以彰显,个体悲欢才得以照见。

蒙昧和开化

小花梅事件中,有两个看似不是主角的人,却道出了这桩事件中,真实而荒诞的一面:
一个是贾平凹老师。
他的作品《极花》,讲述一个被拐卖的城市女孩,主动投入粗粝乡村生活,并被感化的故事。
记者采访他缘何以此视角,书写女性苦难时,以乡土作家成名的贾老师说:“如果村子不买媳妇,这个村子就消亡了”。
同时,贾老师还谴责:“被拐卖,要怪女人太好骗。”
另一个,是8孩母亲小花梅的大儿子。
据说,小花梅的大儿子已经20多岁。
这个在贫困中长大的年轻人,看到网上曝光自家丑闻,第一反应是恼羞成怒,要告造谣诽谤者,认为众人的关注给他们家添了乱。
这个被乡土中国和苦难生活驯化的孩子,对被铁链子锁住的母亲,和把母亲当生育机器的父亲,已习以为常。
他无法理解网友为什么如此愤怒,又为什么扰乱了他们家平静的生活。
从名利双收的贾老师,到侥幸长大的小花梅的儿子,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真相:
被男权社会统治几千年的中国,对女性有着怎样的误解和恶意。
更可怕的是,这种误解和恶意,已经被驯化为自动化处理的潜意识,根本意识不到。
我想,在这片土地上,像贾老师这样的名人,像小花梅大儿子这样的年轻人,大有人在。
这是令人心痛的地方:
时代滚滚向前,但在意识的荒原上,前进一毫米,都如此困难。
号称男女平等,但男女真正的平等,依然任重道远。

大火和新生

徐州第四份通告发布后,有人欢呼舆情的胜利,有人哀叹真相的未明。
实话实说,作为一个见识过底层苦难,也洞悉舆情危机套路的前记者,我最大的感受是担忧:
感谢自媒体和热心网友,让小花梅挣脱铁链,来到阳光下;让作恶者得到惩戒,受到迟来的惩罚。
但是,当热度散去,当流量殆尽,当我们奔赴下一个热点,小花梅和那8个孩子的命运,将会如何?
这8个孩子,如何在母亲患病、父亲被抓的救济中,健康长大?
小花梅会一直得到善待和救治吗,失去了亲人和故乡的她,又如何度过余生?
我们并不知道答案。
公众和舆论,对一个事情关注的热忱再大,也无法长过一个人的一生。
对于小花梅而言,从铁链子下挣脱后,能不能得到身心的治愈,需要强力且持续的政策救济。
对于8个孩子而言,离开罪犯父亲的怀抱后,能不能茁壮成长,更需要我们这片土地的人文关怀和长期帮扶。
这些,都不是愤怒和情绪可以解决的事情。
它拷问着我们这个国家,最基层最实在的民生政策和救济措施。
舆论的大火过后,愿在那烧焦的土地上,有探出脑袋的小草,在随风摇摆。
情绪的浪潮之后,愿在那平静的河岸上,有五颜六色的贝壳,在轻轻吟唱。
这是我的心愿。
我相信也是大多数人的。

-END-

闲时花开(ID:xsha369),作者刘娜,心理咨询师,情感专栏作者,原创爆文写手,混迹媒体圈十余载,发表文字量百万字,能写亲情乡愁故事,也会写教育职场热点。

更多好文推介(点击下面蓝色字体,即可阅读)

当我老了——对老年管理的一些思考

不!(深度好文)

请远离这样的“穷人”

关注灵魂故事,查看更多精彩内容▼

你的每一个“赞”和“在看”,我都喜欢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